“外卖大战”硝烟的背后
世界的两端,上演着截然不同的厮杀。对于企业来说,当下的每个战略决策,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。
在美国,各大公司忙着投入研发。优秀“课代表”——全球领先的GPU和AI芯片制造商英伟达,继续把钱砸在研发端,截至2025年4月30日,英伟达的研发费用为39.89亿美元,同比增长46.65%。2025年,英伟达的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,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。

此外,谷歌、微软、OpenAI、Anthropic等公司为研发前沿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形成新一轮“科技竞赛”。
而在国内,阿里、京东、美团则纷纷杀入民生行业——外卖赛道,一场动辄“亿元”的补贴大战,让消费者目不暇接。在大多数人享受补贴红利的同时,京东扬言要“整顿行业”,以“外卖骑手买社保+海量用户补贴”俘获消费者放心,阿里简单粗暴——“硬砸500亿”以利润换市场;在市场厮杀多年的美团不甘于“蛋糕”被分食,也通过疯狂补贴试图留住用户。

据说奶茶店内堆积如山都是“0元购”奶茶。几大巨头这一轮竞争,看似消费者暂时得益,然而本质上这几家平台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护城河,一旦补贴停止,也许热闹的市场又将归于平静,成为一场“平台厮杀”下的“零和博弈”。
这里是国内巨头通过“补贴战”撕开生活便捷度的“口子”,另一个世界,则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科技企业,不断垒高技术门槛,成为全球独此一家的“技术印钞机”。
外卖大战给行业血淋淋的启示:当一个行业没有强专业壁垒,那么终极武器就是价格战。
卫浴行业正在复刻“外卖困局”
—— “血淋淋”的价格战
最近卫浴行业的“价格战”也打得此起彼伏,褪去“国补”浪潮后的行业,有的以“自杀式”的价格,试图以价换量。某行业龙头品牌也将对“浴室柜”品类开刀,将终端售价定为999元,在1年前,同样配置的产品在1500元以上。除了哀嚎,其他企业只能收起眼泪,选择跟风或另辟蹊径。
最近跟卫浴单品类的老板们聊天,大部分直“摇头”:价格战打得太狠,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,没有独特产品竞争力、又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,抗风险能力弱,面临着极大挑战,有点“扛不住”了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“低价策略”一度成为主流,以智能马桶为例,据第三方数据显示,智能一体机2024年的均价约为2597元,2025年上半年均价调整为2250元,降幅13%,今年2000元以下占比达24.4%,接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,有的智能马桶价格甚至低到1000元。

对此,卫浴厂家也大吐苦水——这样的价格,怎么可能做出优质的高配产品!倒逼供应链只能“成本优先”,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是“一言难尽”,进一步固化‘国产=低质’的认知。可怕的不仅是“劣币驱除良币”的恶性循环,更是消费者对中国卫浴的信心缺失。
越南摩托车血淋淋的教训还在眼前,但目前许多企业为了生存,仍选择饮鸩止渴。
不趋同的“倔强品牌”
总有一些不愿意趋同的品牌,以品质和技术打磨自己的竞争力。
比如莱博顿。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,莱博顿坚持研发不放松,研发中心的办公室永远在董事长办公室的旁边。用莱博顿董事长段军会的话来说:“不论销售模式怎么变,不变的是产品这一核心。产品引领时代,才是根本所在。”今年莱博顿90度小R角的淋浴玻璃,将温润和谐的曲线和坚硬的玻璃相结合,巧妙地将空间美学和产品技术完美结合,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又一突破。

比如心海伽蓝,坚持做不同,才能穿越时间的周期,伽蓝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深入研究全卫定制的系统解决方案,通过与高校及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,为解决专业用户的定制化需求而积蓄能量。

比如纽汉卫浴,在五金卫浴这个高手林立的品类中,硬是通过自主产品开发,寻找自己的独特产品赛道,国内品牌渠道还在快速布局中,并通过图案定制、纹理定制等,展现对定制的差异化能力,以产品力推动品牌力。

值得庆幸的是,消费者用行动给这类积极突破的品牌更多的可能性。
留给行业的算术题
时代给了行业很大的压力,是选择“利润趋零——研发失血——质量塌方——消费者逃离——市场萎缩”的方式,还是“技术长板——溢价空间——品牌护城河——用户复购——行业升级”的可能。路径不复杂,但困难非常多。找到自己的技术“长板”,拼尽全力向前迈进,更有可能赢得新可能。
富兰克董事长丁卫曾说:“行星之所以不冲撞,是因为在不同的轨道上。”
答案并不复杂,需要一点“偏执”,还有更多的“坚持”。
在同质化时代,不跟随就是最大的差异化。
文章来源:家创NEWS
责任编辑:李钟毓
特别声明: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,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。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,请与我们接洽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