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显示,杜邦公司持有的”聚氨酯抛光垫”专利,因未满足创造性要求,专利权全部无效。
当技术壁垒的高墙倒下,全球半导体材料的格局,正在重塑。国内的CMP抛光垫国产化率不足20%,进口依赖程度高。随着杜邦专利失效,国产替代有望加速。万华化学、鼎龙股份已火速入局。
01
7月25日,杜邦电子材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、杜邦全资子公司DDP特种电子材料美国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一项名为“聚氨酯抛光垫”的专利(专利号:ZL201410448504.X)因不具备创造性,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。申请杜邦专利无效的是自然人王某某。

2024年1月王某某首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该专利无效,当时审查结论是,依据不足,维持专利有效。
2025年1月王某某再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该专利无效。此次,王某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,补充提交了聚氨酯材料(PU)的公知常识证据,并与原有证据重新组合论证,最终成功推翻杜邦聚氨酯抛光垫专利效力,为聚氨酯抛光垫的国产化替代迎来了重要转折点。
02
长期以来,全球抛光垫市场一直被杜邦垄断,市占率高达70%以上。

杜邦的CMP抛光垫业务源自电子材料板块,技术传承自陶氏杜邦体系——2009年陶氏收购罗门哈斯,获得了CMP抛光垫核心技术及专利布局。
2025年3月杜邦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CMP控股有限公司和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受让此项专利。
CMP抛光垫,又称CMP研磨垫或化学机械平坦化抛光垫,是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耗材。它主要用于对晶圆表面进行物理机械抛光,同时去除杂质,以实现晶圆表面的平坦化。
在晶圆的抛光过程中,CMP抛光垫需每45-75小时更换一次,成本占CMP耗材总支出的33%。
芯片要求的精度越高就越需要对晶圆进行多次抛光,如28nm制程的芯片需要进行12次抛光处理,10nm制程要进行多达30次的抛光。

在市场上,CMP抛光垫可分为聚氨酯类、无纺布类、绒毛结构类等多种类型。其中,聚氨酯材料为主的“白垫”主要用于粗抛光,而无纺布材质的“黑垫”则适用于精抛光。
聚氨酯(PU)不仅是涂料树脂,也是聚氨酯抛光垫的核心材料,其特性直接决定了抛光效果和芯片的良率。简单地说,聚氨酯抛光垫就是以聚氨酯为核心基材的CMP抛光垫,因覆盖了从芯片抛光到光学玻璃、半导体硅片粗抛光的全流程,所以成为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抛光垫产品。
03
美国对华芯片限购后,国内的芯片业就开始加速国产化替代,这其中也包括万华化学和鼎龙股份的CMP抛光垫业务。
2023年6月29日,万华化学电子材料公司首次参展SEMICON®CHINA2023半导体行业展会,重点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高端抛光垫聚氨酯与抛光液。

万华化学集团电子材料公司还荣获了抛光垫聚氨酯层相关专利(公开号CN119039558A),显示国产化技术持续突破。
2024年底,万华化学相继公示的三大项目,就包括水性粘合剂、环氧异丁烷以及CMP抛光垫的研发与生产。其扩建的CMP抛光垫项目,总投资1659.04万元,增设软质PAD生产线,预计年产CMP抛光垫(软质PAD)将达到5万片。
鼎龙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CMP抛光垫全流程核心技术的供应商,2024年抛光垫业务营收达7.16亿元,同比增长71.51%,市场份额逐年扩大。

一场由杜邦专利无效引发的行业变局,正在加速中国芯片产业关键耗材聚氨酯抛光垫的国产化突破,从晶圆制造到先进封装的关键耗材“卡脖子”环节正在被逐步打破。
文章来源:狸巢家居
责任编辑:李谨之
特别声明: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,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。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,请与我们接洽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