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卖个砖,越来越难了。”这不仅仅是一句调侃,更成为越来越多瓷砖经销商共同的心声。近年来,在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不少瓷砖经销商纷纷通过自拍短视频或发长文吐槽,倾诉当前终端市场遇到的种种挑战与消费变化。
更有从业数十年的资深经销商坦言,“卖了20多年瓷砖,从最初的‘货不愁卖’到后来的‘靠促销走量’,现在突然发现,以前的经验全不管用了,连怎么跟客户沟通、怎么推荐产品都没了方向”……
近日,一条《一瓷砖经销商被索赔20万元》的消费纠纷案例引发了经销商们的热议。一位从业10多年的瓷砖经销商在评论区坦言:“我卖了十多年的瓷砖,今年是最难卖的一年,客户都被网络带偏了。”在评论区,类似的言论不乏其例,引来许多同行的共鸣,这不是一位瓷砖经销商的遭遇,而是无数传统建材人的困惑与迷茫。
01
又一起典型的瓷砖纠纷
经销商和消费者互相起诉
近日,浙江嘉兴海盐县出现一起瓷砖消费纠纷:总价7.8万元的瓷砖,消费者一直没支付4.3万元的尾款被瓷砖店起诉;而消费者反诉瓷砖店虚假宣传,索赔20万元,双方都打起了官司。
双方纠纷的原委是这样的:消费者徐师傅挑了一款尺寸1800×900mm的地砖,一共53片,店里标价588元/片,还价到380元/片,共计2万元多一点。另外徐师傅又定了5.8万元的其它瓷砖。今年3月份瓷砖陆续送过来,徐师傅付了3.5万元,还有4.3万元尾款未付。
随后,双方出现争执。消费者强调要的这批砖是“最好的”、“定制款”,并认为厂家发的不是“最好的”以及是“普通款”,觉得自己被骗;而瓷砖经销商认为“这批瓷砖品质等级就是最好的,也是从厂家定制的,不存在欺骗”。
细看双方争议的要点和细节,令许多陶瓷人和经销商哭笑不得!
经销商认为,这批瓷砖耐磨度4级、优等品(品质等级确实最好),并且店里没货,等客户下单后,再去找厂家生产(这就是定制);而消费者将耐磨度4级,错认为是4A级瓷砖,觉得商家发的这批货是4A级瓷砖,不是网络宣传的5A级瓷砖才是最好的(实际上5A等级新标准12月1日才实施)。其次,双方对于“定制款”瓷砖的理解也存在差异,这才引发了纠纷。

事实上,近年来类似的令人“啼笑皆非”的瓷砖消费纠纷并不罕见。在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,瓷砖相关的科普与种草内容密集涌现,各类“攻略”持续重塑着消费者的购买认知,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。
过去,受限于信息渠道,消费者在挑选瓷砖时大多依赖门店导购的推荐,再结合自身预算做出购买决定,整个过程中“信息差”让经销商在沟通中占据主导。但如今,信息透明度大幅提升,消费者能够提前从多个线上平台获取瓷砖的详细资料:小到品牌背景、市场定价、产品品类,大到质量规范、检测标准乃至具体参数,对产品的认知明显提高。
这种变化在终端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:不少消费者带着精心整理的瓷砖选购笔记、攻略进店,甚至会围绕瓷砖的产地、生产工艺、规格尺寸、花色搭配、铺贴排版等环节逐一筛选。消费者这种愈发审慎的选购态度,让许多经销商难以从容应对,原本熟悉的销售节奏被彻底打乱。
02
网络既让信息透明
也容易带偏消费者
不过,许多瓷砖经销商坦言,消费者的所谓“专业”,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甚至被误导的。例如,盲目追求“广东砖才靠谱”、“瓷砖一定要有3C认证”、“一味比价、抛开品质谈价格”等观念,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某些短视频和推文节奏的影响。
就拿“产地论”来说,许多消费者进店就直言“只买广东砖”“佛山砖”,认定其他产区的瓷砖质量一定差;再看“3C 认证”,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瓷砖的“合格标配”,一旦发现瓷砖没有3C标识,就认定是劣质产品;更让经销商无奈的是“抛开品质谈价格”的现象:消费者拿着网络上“9.9 元/片瓷砖”的链接来比价,却忽略了瓷砖的耐磨度、吸水率、釉面工艺等核心品质指标……
这些片面认知的源头,很大程度上来自网络博主的内容输出。不少瓷砖博主,其创作初衷并非科普,而是带有明确的品宣或卖货目的,这使得内容天然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和片面性。消费者很容易被带偏。

更有不少博主的“专业内容”实则是东拼西凑的抄袭产物,很多的观点本身就是不准确的,极易误导人——有的主播从未踏入过瓷砖生产车间,讲起瓷砖生产和产品问题却滔滔不绝;没卖过、也没买过瓷砖的主播,开口闭口都是教人买砖卖砖、瓷砖选购攻略;还有刚入行不久的新手,对瓷砖品牌的历史、产品线、市场口碑一知半解,却敢在视频里“排名十大瓷砖品牌”,随意贬低小众品牌……
此外,即便网络博主的专业水平极高,输出的内容也很精准、客观,可在传播过程中,仍会因消费者的理解偏差出现 “信息变形”。例如,工艺术语、标准附录、物理指标等,消费者很容易理解错误或断章取义,形成错误联想。
当经销商遇到一些“偏执型消费者”时,往往陷入“有口难言、有理难辨”的困境:无论拿出行业标准文件、产品检测报告,还是耐心解释参数差异,消费者都只认自己从网络上获取的“知识”,甚至认为经销商是在“狡辩”“忽悠”。
这种沟通壁垒大大增加了销售难度——原本半小时能敲定的订单,可能因为消费者对某一个网络攻略的执念,耗时数小时仍无法达成共识。更麻烦的是,一旦后续出现问题(比如消费者因误解选错瓷砖导致铺贴效果不佳),就容易引发消费纠纷,让经销商疲于应付、焦头烂额。
文章来源:陶瓷信息汇
责任编辑:余凯旋
特别声明: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,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。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,请与我们接洽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